国家博物馆宋代瓷器赏析
时间:2020年08月15日
摘要:国家博物馆宋代瓷器赏析
国家博物馆的收藏以系统化和代表性为特点。因为国博有向全国各地博物馆征集藏品的便利,所以可以选取各朝各代的标准品从而非常系统的展示每一个品类。
北宋 定窑白釉印花双鱼纹盘
国家博物馆藏
定窑以白瓷为主,产地在现在的河北。北宋的定窑和唐代一脉相承,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烧成的瓷器精美洁白。因为釉色洁白没什么可发挥的余地,工匠就在装饰上创新,比如这个定窑盘子就有非常精美的印花,这张照片效果不够好,强烈建议可去现场看看,能开眼界。另外你会发现这盘子镶了一圈铜口。铜色紫黑,和白色形成强烈反差,非常漂亮。
白色的定窑在宋代流行时间不长,后来被青瓷取代。
定窑最精美者曾是御用,所以定窑也有部分官窑,这类品种受藏家追捧,近年价格飞涨。
北宋 汝窑青釉洗
国家博物馆藏
汝窑大名鼎鼎,也曾是北宋官窑,而且产量极其稀少,南宋时的收藏家已经认为汝窑“近尤难得”,目前全球汝窑仅剩不过几十件,绝大部分都收藏于博物馆中,其中又以台北故宫收藏最丰富,去台北的话不可错过。
汝窑最主要的颜色大概是天青色,这是北宋艺术家皇帝宋徽宗喜爱的颜色,有如雨后放晴的蓝天。从汝窑开始在北宋宫廷流行,这种重青蓝,轻白色的倾向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。
宋徽宗的艺术品位真的很高,汝窑给人的感觉就是无论外形还是颜色,增一分太多,减一分太少,百看不厌。
北宋 汝窑青釉洗
国家博物馆藏
宋 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
国家博物馆藏
南北宋均有官窑,因为一脉相承,传世的藏品挺难分辨何为北宋何为南宋。宋官窑因为传世品也实在非常稀少,所以我们基本只能在博物馆欣赏,有关宋官窑的鉴定方法基本属于“屠龙之术”不太有用武之地。
宋 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
国家博物馆藏
和汝窑类似,以天青为美;多有自然的开片,有奇特的残缺和韵律美;釉水肥厚,有莹润之美;器型敦睦,有古朴之美;慢慢感受吧~
宋 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
国家博物馆藏
南宋官窑 粉青釉胆式瓶
国家博物馆藏
宋室南渡后模仿北宋官窑在杭州开始烧造南宋官窑。南宋官窑先后有两处,早的一处为“修内司官窑”据说出品和北宋官窑类似,品质很高。修内司官窑的遗址目前还没发现,所以如前文所说,它们和北宋官窑很难区分。
而修内司之后,又在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一代开了一个新官窑,此时的产品质量已经有所下降,20世纪初,这个官窑遗址被人发现,出土了很多标本让人可以比对,从而判断传世品中哪些属于南宋官窑。
这个遗址上建了一个“南宋官窑博物馆”去杭州游玩的同学可以去参观。
南宋官窑 粉青釉葵口洗
国家博物馆藏
南宋官窑 粉青釉葵口洗
国家博物馆藏
宋代 哥窑葵口盘
国家博物馆藏
哥窑的名声非常响亮,几乎是个中国人都知道它是个名窑。
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哥窑竟然是“宋代五大名窑”中身份最神秘的。因为除它之外,其余四大名窑都已发现了窑址。根据考古研究,定、汝、官、钧都可以确定时代,通过与大量窑址出土标本做比对,也可以清晰的对传世品进行断代鉴定。
宋代 哥窑葵口盘(侧面)
国家博物馆藏
宋代 哥窑五方倭角洗
国家博物馆藏
这是件文房用品,盛水,可以洗笔。
宋代 哥窑五方倭角洗(换个角度)
国家博物馆藏
宋代 哥窑五方倭角洗(侧面)
国家博物馆藏
宋 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
国家博物馆藏
哥窑出身神秘除了窑址没明确,因此真正的出生年代没定论外,还因为收藏界一直有个说法,所谓“官哥不分”,说是官窑和哥窑很多器物类似,两者不好区分。这就又给了哥窑有可能还曾经是或者部分是官窑的可能性。哥窑的出身就不仅神秘而且还可能很高贵了!
上图是我们上期发过的宋官窑的套盒。你可以先自己比对体会五分钟。
五分钟之后... ...
打击你一下,我觉得还是能够区分的,比如哥窑的金丝铁线非常明显,这是在烧成后人为染色所致,而官窑的开片是自然的,也没有染色。另外官窑给人的感觉更加内敛、含蓄。
北宋 钧窑天蓝釉六方型盆
国家博物馆藏
接下来我们看钧窑。
这是个花盘,用来养水仙是极好的!它通体蓝色的乳浊釉,不带红色,符合水仙素雅的气质。
钧窑是北方著名的窑口,它在五大名窑中属于比较另类的,其它几个都是单色釉,或青或白,同时釉是透明釉,而唯有钧窑是彩釉,在青或白的底色上常常会有一抹神秘的紫红。而正是这一抹亮色让它深受民间喜欢,产量很大。另外它的用釉是乳浊釉,是不透明的。
北宋 钧窑天蓝釉六方型盆(侧面)
国家博物馆藏